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臨床心理】面對家人中風後的憂鬱情緒,我可以怎麼做?

       

        面對突如其來的中風,心中的衝擊難以想像。從一開始各式醫療處置帶來的驚慌和著急,到一陣兵荒馬亂後,醫療狀況的穩定、復健漸漸上了軌道,卻發現自己已非原先所熟悉的樣貌,憤怒、挫折、失落和沮喪隨之而來,連帶影響了復健動機、復健成效,也影響了家人間的關係互動。
        
        根據2014年的兩篇後設分析研究結果報告(Hackett & Pickles, 2014; Kutlubaev & Hackett, 2014),中風後經歷憂鬱情緒的比例約為31%,可用來預測在中風後是否會出現憂鬱情緒的因素則包含病前已有憂鬱情緒、較嚴重的神經學症狀和肢體失能,且在研究中亦指出中風後憂鬱會明顯影響功能恢復,形成負向循環,顯示在中風的整體照護中,情緒調適是許多人會面臨到的挑戰,是一個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
       
        面對家人中風後的憂鬱情緒,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協助家人度過憂鬱情緒呢? 以下提供一些策略技巧給大家。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復健心理】關於中風恢復 你能控制的五項因素


此篇很深刻地描述了我們中風後恢復過程的動力,這邊雖然說的是語言及溝通的問題,但其實不僅僅是語言的恢復也包含了肢體各方面的復原,也可以好好來思考我們想要的復原程度。

神經復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 其中大多數都超出了你的控制範圍。你無法控制你的年齡,中風的大小,或是中風的嚴重程度。你能接受專業治療的機會有限,以及是否有良好的朋友及家人支持。雖然這些無法控制因素使你感到無助,但仍有一些重要部份是你可以控制及負責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五項個人因素如何影響你的中風復原:


1) 承認(Recognition)

為了改進,首先你必須先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如果你覺得中風後說話問題對你來說不是個問題,你就不可能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改變你語言表達的情況。有些中風或腦傷的個案是無法意識到他們在溝通或認知上出了問題,這種情況稱作病覺缺失症(Anosognosia)。所以當他們接受治療時,是無法理解為何要求他們做治療。建立個案洞察問題是復健重要的第一步

2)  動機(Motivation)

在你承認你有此問題後,你必須要有改變的慾望。如果你知道你的說話含糊不清但不在乎,那為何還會想投入時間和精神去改善它?有些人缺乏動力是因為他們正處於憂鬱的狀態,而有些則是因為腦中神經的損傷及控制動機的多巴胺路徑受損的原因。如果你長期感覺到沒有動機去改善你已知的損傷,請諮詢您的醫師、心理師。請記住,有問題的人都必須想要改變 – 不僅僅是他的家人。

3) 決心(Determination)

有改變的慾望是個很好的開始,但你也需要決心去做。隨著次數(repetition)和時間(time )改變大腦是可能的。天底下沒有簡單的事,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你必須準備付出努力 – 特別是當它變得困難時。當溝通開始卡關時,在這條路上設立一些小小具體的獎勵給自己,讓自己可以持續前進。

腳踏車訓練建議參考